2012年共有6個項目獲“”,5個項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
2012年,深圳建設工程領域打造“深圳質量”取得重大突破,共11個項目獲得國家建設工程質量最高獎,其中6個項目獲得魯班獎(全國共99項),5個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全國共189項)。
獲魯班獎項目有:深圳大運中心主體育場、深圳大運中心主體育館、深圳北站、深圳港大鏟灣港區集裝箱碼頭、布吉污水處理廠、卓越皇崗世紀中心項目2號樓及裙樓配套工程。獲國優獎項目有:大運中心項目Ⅲ標段游泳館工程、寶安體育場、邁瑞總部大廈、時代財富大廈、榮超濱海大廈。
1魯班獎
深圳大運中心主體育場
建設難度屈指可數
主要承建單位: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鐵骨錚錚的場館、美輪美奐的“水晶石”……作為深圳新地標的大運中心主體育場,也隨著第26屆大運會的召開而光耀世界,此項工程的建設難度在國內建筑界屈指可數。
大運中心主體育場建筑面積139384平米,局部地下一層,地上五層,高度51.3米,共有61404個觀眾席位。外圍護外層由聚碳酸酯板和鋼化夾膠玻璃組成“水晶石”造型,內層采用玻璃纖維張拉膜。屋蓋鋼結構采用國內首創的單層折面空間網格結構,受力體系復雜,這不僅是國際上最新穎的一種結構形式,也是首次應用于大型體育建筑,共由260個大小不同的三棱體組成,交匯面多,空間夾角構造復雜,其加工及安裝難度不亞于奧運“鳥巢”。
大運中心主體育場屋蓋采用“馬鞍形單層折面空間網格結構”,鋼結構最高點51.3米,最大懸挑68.4米,由于采用了在國內首次運用的“單層折面空間網格結構”形式,使得大運中心主體育場總用鋼量僅1.8萬噸,為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用鋼量的40%。
同時,主體育場所用清水混凝土構件預制及安裝難度大。預制清水構件型號和數量多,制作無成熟經驗和統一驗收標準,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原材料、模板、工藝流程、蒸汽養護溫度等方面都需要嚴格控制,為工程建設增加了難題。施工方經過嚴格把關、層層檢測,確保工程質量。
工程建設堅持綠色低碳原則,合理利用能源,采用了雨水利用、中水回用、透水地面、濕地凈化及綠地智能澆灌、太陽能光電光熱利用、照明節能、自然通風、空調系統節能、熱回收、新型綠色節能建材運用等節能環保技術。
在工程建設期間,沒有發生任何質量安全事故,工程一次交驗合格率100%。投入使用以來,結構安全,設備運轉正常,使用功能良好,為問鼎“魯班獎”打下了堅實基礎。
2魯班獎
深圳大運中心主體育館
施工工藝國內領先
主要承建單位:上海寶冶建設有限公司
“水晶石”的外觀造型、單層折面網格屋面結構……從外觀上比較,大運中心的主體育館與體育場如出一轍,不同的是,體育館的內外都穿上了節能環保的“外衣”。
主體育館共五層,建筑面積7.34萬平方米,場高30.5米,設有座位數1.8萬個。鋼結構屋蓋集高聳結構和大跨度空間結構于一體,由16個形狀相近的鋼結構單元構成,直徑達158米,工程用鋼量約5800噸,曾參與過奧運“鳥巢”建設的上海寶冶建設有限公司,采用國際上最先進的累積旋轉滑移的施工工藝,每個單元數百噸重的鋼結構沿著滑移軌道精確安裝就位,其工程規模與施工工藝在國內首屈一指。
在工程建設中,上海寶冶勇于攻堅克難,解決多項難題。體育館的大跨度單層折面空間網格鋼結構,制作組裝精度要求高、安裝難度大。專家們研發了空間多軌道累積旋轉滑移施工技術,成功解決了安裝難題。機電專業系統多、管線層疊,空間布置難度大,運用管線綜合平衡技術,布局合理、整齊美觀。施工過程中獲得國家專利10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總結形成部級工法2部。在質量控制上,嚴禁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原材料用于工程,從源頭上把住質量關。
工程建設還堅持綠色低碳原則,大量使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例如,幕墻采用XIR夾膠玻璃,可屏蔽99.8%的紅外線及紫外線;室外透水混凝土地坪及虹吸雨排水回收系統,每年可節水10萬立方米;變頻空調系統節省能耗20%等等。
大運中心主體育館項目已成功舉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并體現了勤儉辦大運和綠色環保理念,已成為深圳地區全民健身運動的主要場所和地標建筑。
3魯班獎
深圳北站
我國鐵路新型房站的標志性工程
主要承建單位: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北站是深圳鐵路“兩主三輔”客運格局最為核心的車站,也是我國當前建設占地面積最大、建筑面積最多、接駁功能最為齊全的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成為我國鐵路新型房站的標志性工程。
中國中鐵及其下屬的中鐵二局、中鐵四局、中鐵建工等單位,在3年多的深圳北站施工過程中,以工程質量為中心,一舉奪得我國建筑業最高榮譽“魯班獎”、“詹天佑獎”雙重大獎,開創了單項工程同時獲得兩項國家最高獎項的先河,為創造“深圳質量”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鐵二局承建的深圳北站樞紐核心部分國鐵站房,主站房包括地面站臺層、高架夾層、高架候車層、商業夾層共四層,為超長無縫鋼結構,最大懸挑63米,為我國房建領域最大懸挑,用鋼量達6.3萬噸。主站房也是我國當前拉索幕墻面積最大的建筑物。該站設計新穎獨特,地鐵高架車站線路穿越站房屋蓋,形成獨特“橋建合一”的組成模式。
中鐵二局在工程開工之時即針對深圳北站的設計與施工難題,組建研究項目組開展科技攻關,大力推廣應用建筑業“十項”新技術中的35個子項。創造9項施工新技術,形成深圳北站的成套建造技術,總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將為我國今后類似工程建設提供寶貴的技術支撐。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舉行了“深圳北站工程關鍵施工技術”科學成果鑒定會,鑒定結果表明,項目部以深圳北站為依托,解決的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成功應用于深圳北站之后,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顯著,多項技術已形成工法,“總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初步估算,中鐵二局及杭蕭鋼構在深圳北站的施工過程中,通過開發應用先進技術,共創造經濟價值2500余萬元。
4魯班獎
深圳港大鏟灣港區集裝箱碼頭:
世界級施工建設水平
主要承建單位: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深圳港大鏟灣港區集裝箱碼頭一期工程(以下稱大鏟灣碼頭)順利通過“魯班獎”評定。大鏟灣碼頭相繼獲得國家“水運交通優質工程獎”、鐵道部“火車頭優質工程獎”和四川省“天府杯”金獎之后,獲得的國家工程施工質量最高榮譽,也成為“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跨越的一個縮影。
深圳港大鏟灣碼頭位于深圳西部寶安區,水路南距香港20海里,北距廣州40海里;陸路北距深圳寶安國際機場10公里,周圍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網絡連接東莞、惠州以及廣州等珠三角東部城市,水路暢通佛山、順德、中山等珠三角西部地區,是深圳西部港區內的全新世界級集裝箱碼頭。
大鏟灣碼頭屬于世界級碼頭,施工難度也屬同一級別。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承擔的基礎部分包括基槽挖泥、基床拋石及夯實、基床整平,其中基槽挖泥采用8立方米抓斗挖泥船進行施工,平面控制采用DGPS定位;基床拋石采用400噸方駁配置GPS定位,夯實用7.26噸鋼質錘采用兩遍八夯次形式進行;基床整平由潛水工在水下進行,用GPS進行定位及高程控制。
施工中嚴格按照“誰施工誰負責質量、誰操作誰保證質量”的原則,明確各崗位的質量職責。采用“質量因素控制、預防與檢查、階段性驗證、動態控制”四種質量控制方法;認真執行工程質量“三檢”、“隱蔽工程驗收”等制度,有效控制各工序質量,防止不合格品的產生或轉序。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國家批準的建設規模、標準和設計要求進行施工,21個單位工程合格率達100%;工程結構穩定,安全可靠,輪廓清晰,線條順直,表面平順,整體尺度符合要求,工程觀感得分率均在95%以上。
5魯班獎
布吉污水處理廠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典范
主要承建單位:深圳市市政工程總公司
布吉污水處理廠主體及附屬工程是全國首座全埋地式、首次采用創新型雙層沉淀池技術、日處理20萬m3的污水處理廠。作為深圳市重大項目之一,該工程是為改善布吉河、深圳河水環境,建設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而興建,是造福百萬居民的民生、民心工程。
建設布吉污水處理廠主體及附屬工程與清華大學聯合成立科技研究中心和試驗室, 完成“全國首創的地下雙層二沉池”、“改良A2/O活性污泥工藝”、“精確曝氣”、“全密閉生物除臭”、“EICA智能監控”等一系列國內領先的先進工藝和創新技術。
作為全國首座全埋地式污水處理廠,該工程超越了“境外調水與境內治污”的傳統范疇,將城市污水處理廠作為城市的再生水廠,創造了我國城市建成區污水處理廠建造的嶄新模式。工程還設置國內首座創新型的雙層沉淀池,大量采用異型墻體,結構極其復雜,混凝土密實,棱角挺拔、順直,幾何形狀及斷面尺寸正確,施工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除了魯班獎,該項目還順利通過了廣東省建設廳組織的“詹天佑故鄉杯”的評審,并獲推薦為廣東省3個項目之一角逐中國土木工程界最高技術類獎項——詹天佑獎。
日前,由市政總公司編寫、發布的布吉污水處理廠項目管理成果榮獲“2012年全國建設工程優秀項目管理成果”一等獎,成為全國創新型優秀項目管理成果典型范例。
該工程也是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建設和諧深圳、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舉措,是一項科技、綠色、環保、民生、民心工程。工程的建設運行,為城市地下空間的有效利用開拓了新路,成為我國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成功典范。
6魯班獎
卓越皇崗世紀中心項目2號樓及裙樓配套工程
致力于打造綠色建筑
主要承建單位:江蘇華建
去年深圳市入圍魯班獎的項目當中,江蘇華建持卓越皇崗世紀中心項目2號樓及裙樓配套工程再度入圍。
從1982年進入深圳以來,江蘇華建憑借獨特的質量優勢成為馳騁市場的一張王牌。截至目前,江蘇華建已先后獲得魯班獎16項,其中13項為深圳公司所創,同時,江蘇華建也是全國最早榮獲“創魯班工程特別榮譽獎”的6家單位之一。深圳已建成的15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中,江蘇華建獨占三成。
此次獲得魯班獎的項目為卓越皇崗世紀中心項目2號樓及裙樓配套工程,是目前深圳中心區的標志性建筑,同時也是一座全智能現代化商業寫字樓。建筑高度達268米,建筑面積達13.1萬平方米,除了地下室3層外,地上高達58層。
該工程主體結構為混凝土內實外光,梁柱板的相交線清晰、美觀,軸線的幾何尺寸精準、無裂縫變形。鋼結構的總用鋼量達3500噸,一級焊縫經第三方現場逐條超聲波檢測合格,鋼柱安裝每層的垂直度偏差最大僅2毫米。該工程的高層建筑防火分類為一類,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人防工程等級為五級、二等人員掩蔽所,抗震烈度按VII度設防。其塔樓的基礎鋼筋混凝土灌注樁經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檢測全部合格,Ⅰ類樁達100%。
工程還致力于打造綠色建筑,不僅提高了雨水回收利用率,供道路澆灑、車輛清洗、廁所沖洗,廢木料粉碎后用于覆蓋養護,鋼筋頭用于馬凳筋、預埋鐵。
該工程獲省級工法1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經廣東省、江蘇省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評審鑒定“新技術應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還榮獲廣東省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廣東省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文明雙優工地、全國AAA級安全文明標準化誠信工地、廣東省建設工程優質獎、廣東省建設工程金匠獎等。